2023年04月08日(閏二月十八) 星期六 網站總訪問1596909次,昨天1397次,今天726
                                  收藏本頁
                                  設為首頁
                                  政策解讀2023-2 權威解讀當前經濟熱點(節選二)
                                  發布日期:2023-02-02 10:28:34   查閱次數:345次    字體: 正常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二十大后黨中央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今年經濟工作,深入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系統部署了2023年經濟工作。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接受新華社等媒體記者提問,圍繞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續上期)
                                      三、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提振市場信心
                                      問:當前不少企業感到信心不足,如何提振市場信心?如何為民營企業尤其中小微企業創造更良好、更安心的發展環境?
                                      答:當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發展預期偏弱,信心不足。會議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強調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我國是否還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有各種不正確的議論,給社會信心和發展前景帶來嚴重不良影響。對此,中央堅決亮明態度、毫不含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一方面,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比如,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要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要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反對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空間。國企、民企、外企都要依法依規經營。
                                      另一方面,要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要大力宣傳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就業、財政稅收、科技、創新等具有的重要作用。比如,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重要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2021年,民營經濟稅收貢獻已達59.6%,民營企業占市場主體96%,比重進一步提高??梢哉f,民營經濟已成為保障民生、促進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要加強中小微企業管理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要依法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恪守契約精神,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讓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增強長遠發展的信心。
                                      問: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如何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
                                      答: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就業難度加大,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有所上升,這將會是今后一段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按照會議部署,明年要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
                                      一方面,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一攬子政策。財稅、金融、投資、產業等政策實施都要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疫情期間實施的減稅降費政策該延長的就延長,該優化的就優化。另一方面,要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和企業。不斷壯大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寬準入、優化政策,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支持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通過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政策支持靈活就業發展。此外,明年高校畢業生將超過115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重點做好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加強就業培訓,著力改善勞動者素質,提高就業人員與產業結構適配度。
                                      總之,要讓產業優化升級中產生的各類就業機會充分釋放出來,要讓更多市場主體和新就業形態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能夠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就業帶動能力。
                                      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問:疫情加速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如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答:近幾年,受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遇到很大挑戰。這次會議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
                                      一要堅定戰略自信,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關鍵是要以守正創新方式辦好自己的事。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制造業規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這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堅強保障和最大底氣。我們要堅守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這個根本,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抓緊補短板、鍛長板,努力做到更好生存、持續發展。
                                      二要聚焦自立自強,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基礎、加強儲備三件大事。要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要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多渠道確保供應安全。
                                      三要實現升級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對于傳統制造業,關鍵是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競爭力,使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更加堅實。制造業高端化不是都去搞芯片,服裝家具都可以高端化發展。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是加快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開辟更多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賽道。對于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關鍵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重視發揮市場力量,大力支持全產業鏈發展。
                                      四要加強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全球供應鏈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F在歐洲、韓國、日本對華投資增長快,特別是中小企業對中國興趣大,其中很多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際技術+中國生產+世界市場是很好的模式。要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要拓展科技、人才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空間,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引進用好高端創新人才,吸引更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
                                      問:面對世界經濟衰退、保護主義盛行,我國如何更好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和利用外資?
                                      答:外資企業普遍關心自身在中國雙循環、自主創新戰略中的作用,這也決定其在華經營的長期信心。這次會議對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主要有四個方面內容:
                                      一是擴準入。會議強調,國企、民企、外企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開放力度,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擴大開放。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各類開發區和保稅區等開放平臺的先行先試作用,已宣布的外資準入政策要抓緊落地見效。
                                      二是優環境。會議要求,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爭,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標準制定,加大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要主動對照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
                                      三是強服務。會議強調,要針對性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加強同外商溝通交流,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便利,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同時,也要推動經貿人員常態化走出去招商引資。
                                      四是抓重點。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發展,保障各類口岸物流運輸暢通,多渠道擴大先進技術及設備、能源資源產品和短缺農產品等進口。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加大對重點國別和制造業等引資力度。要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五、守牢風險底線 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問: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一些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答: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的重要思路,是做大經濟實力這個分母,稀釋風險這個分子。從中期看,我國最大的底氣在于城鎮化、工業化仍處于深入發展階段,經濟需求潛力大、發展韌性強、新的競爭優勢不斷形成;從近期看,最有力的依托在于保持經濟合理增速,推動高質量發展,明年推動我國經濟整體好轉有很好的條件和基礎。下一步,按照會議部署要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底線思維,標本兼治,短長結合,統籌好化險和改革,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關于房地產業風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明顯走弱,近幾個月來出現加速下滑,成為影響經濟運行中一個重大風險因素。下一步要立足我國巨大需求空間支撐,持續優化需求側管理,加大對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中期要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改革完善房地產相關土地、財稅、金融等基礎性制度,多渠道增加市場化長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推動房地產企業轉型發展,有序構建房地產健康發展新模式。
                                      二是關于金融市場和機構風險。從市場看,受美聯儲及多國央行高頻次加息、市場預期不穩等影響,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股市下行、資本流出、匯率貶值等壓力增大。黨中央高度重視各類市場聯動下行風險,在國務院金融委統籌指揮下,抓住主要矛盾,精準施策,近來我國股市、匯率、債市總體保持穩定運行。從機構看,我國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基礎較為堅實,但個別中小銀行、村鎮銀行、信托公司等較為脆弱。下一步要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格高管、主要股東資質審核和行為監管,有效隔離產業資本和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找準定位,專注主業,不斷夯實金融健康發展的微觀基礎。
                                      三是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近年來,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增速總體放緩,但規模仍然較大,特別是部分地方債務壓力不斷增大,縣市級地方政府債務尤為突出。我們堅持“開正門、堵旁門、化存量、控增量”,堅決禁止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防范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加大隱性債務處置力度。下一步要標本兼治,深化省以下財稅體制改革,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地方稅體系,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我們相信,隨著明年中國經濟整體好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各類經濟金融風險隱患會在發展中得到有效化解,重大風險處置能力會在發展中得到不斷增強,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定可以守住,并在此基礎上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
                                      問:明年房地產政策的側重點是什么?如何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答:這次會議對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會議認為,各部門、各地方只要認識到位,工作到位,持續抓好,房地產風險可以化解,市場可以實現平穩發展。
                                      一是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產行業的重要性。房地產鏈條長、涉及面廣,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占GDP的比重為7%左右,加上建筑業則占到14%;土地出讓收入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占地方綜合財力接近一半,占城鎮居民家庭資產的6成,房地產貸款加上以房地產作押品的貸款,占全部貸款余額的39%,對于金融穩定具有重要影響,是外溢性較強、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行業。
                                      二是要做好應對工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在前期已出臺多項政策基礎上,會議從供給端、預期和需求端,以及促行業新模式轉型等方面作出部署。
                                      供給端方面。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扛起責任,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繼續給行業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并購重組;完善相關房地產調控政策及制度。2022年已出臺的政策要持續抓好,2023年還將出臺新舉措,側重研究解決改善房企資產負債狀況等。
                                      預期和需求端方面。要著力改善預期,擴大有效需求,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妨礙消費需求釋放的限制性政策,這些消費潛力要予以釋放;結合落實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決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鼓勵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發展長租房市場;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費。
                                      三是要抓緊研究中長期治本之策。要深入研判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人口變化、城鎮化格局,包括城市群都市圈、城市更新、再城市化等,研究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擺脫多年來“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模式。
                                  總之,要高度重視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和風險挑戰,同時要看到,我國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很大。近期密集出臺的政策措施將逐步見效,各項政策措施還將繼續完善。
                                   
                                   
                                   
                                                                                     龍巖市建筑業協會整理
                                                                                        2023年1月4日
                                  主辦單位:龍巖市建筑業協會 技術支持:廈門中施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2015-2018 龍巖市建筑業協會
                                  閩ICP備15026731號-1
                                  最佳效果:1440*900分辨率/建議使用微軟公司瀏覽器IE6.0以上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